中年以後才明白,什麼叫「兄弟不共財,姐妹少往來」有時,親手足比外人還要無情

1/4

有道是「兄弟不共財,姐妹少往來。


兄弟之間,有可能會為了金錢房子而翻臉不認人。
姐妹之間,有可能會為了某些事兒而減少往來。
像這樣的經歷,一般會在人40歲,或者50歲之後,才會接觸到。
因為歲月以及時光,會給我們最為真實的答案。

有些人不接受歲月的答案,要麼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,要麼是因為他們不夠成熟,還天真稚嫩了一點。

可是,在我們有所經歷,甚至被人傷害過之後,相信我們會明白一個道理,那就是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情分,貌似還是淺薄了一點。

父母在堂的時候,兄弟姐妹會比較團結。
當然,這是父母的功勞。
在一個大家族裡面,父母往往扮演著感情溝通以及關係平衡的角色。

反之,如果父母去世了,相信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平衡就會被打破。
或者說,反目成仇的電視劇情節,也會成為現實。
人,終究會在中年以後才明白,這些兄弟姐妹,往往比外人還要無情。

02

有讀者跟我說過一個案例。
村裡面有這麼一戶人家,父母的資產有三棟自建房,還有幾十萬的積蓄。
在銀行裡面,長輩們還留有一些金條。

父母還在世的時候,兄弟兩人依舊和諧相處,甚至兄友弟恭,給人一種「血濃於水」的感覺。
不過,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假像罷了。

對此,父母也覺得,只要兩個兒子可以互幫互助,那他們就算走了,也都安心了。
在父母60歲那一年,他們把兩棟房子分給了兩個兒子,也把長輩存下來的金條給攤分了。
而父母,只留下一部分的積蓄和一棟房子來養老。

可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
在一次意外中,這兩位老人家去世了。
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,兩個兒子為了父母的那一棟房子而爭得不可開交。

大兒子認為,自己為父母養老多年,那棟房子理應是他的。
而小兒子認為,父母生前說過,最後一棟房子是要留給他的女兒未來做嫁妝的。

於是乎,兩兄弟便成為了仇人,甚至還上了法院,讓全村人都看了笑話。
如今的他們,一見面便拳腳相向,早已沒有了親兄弟的模樣,彷彿比外人還要不如。

其實,這才是最為真實的兄弟之情。
在這裡,還是要說,並不是說這世間沒有純粹的兄弟姐妹之情,而是這些親情一旦沾染了利益,就立馬會變質。

1/4